深圳市晶力源科技有限公司

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晶体解决方案

国家服务热线

755-88914319

项目

5G通信 ETC 智能可穿戴 智能家居 汽车电子
4项目
您的位置: 首页 ->  项目 -> ETC应用方案
ETC应用方案
ETC应用方案
  自动电子收费系统(ETC,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)是智能交通系统的一项服务功能,特别适用于车流量大的高速公路或桥梁隧道环境。目前高速公路收费站设有专用ETC收费通道。车主只需在车辆前挡风玻璃安装感应卡并预存费用,通过收费站时无需人工缴费,更无需停车。高速通行费将自动从卡内扣除,即实现自动扣费。该收费系统每车收费耗时不足两秒,收费通道容量是人工收费通道的5至10倍。采用全自动电子收费系统可推动高速公路收费向无纸化、无现金化管理转型,从根本上杜绝通行费流失,解决高速公路收费财务管理混乱问题。此外,实施全自动电子收费系统还能节省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成本。
ETC application scheme
  该系统需在车辆上安装载有车辆信息的车载设备。当车辆驶入不停车电子收费通道时,高速公路数据采集处理系统的站级设备读取车载设备中的车辆信息,从数据库中检索匹配的车辆数据,随后释放车辆,保存记录并上传至高速公路数据。数据管理中心对采集处理系统进行数据管理。该中心分析过境车辆信息,形成扣款交易数据并实时上传至银行,银行完成交易处理后实时反馈至数据管理中心。
  发展现状
  ETC是国际上正在开发推广的高速公路、桥梁及隧道电子自动收费系统。该技术在国外发展历史悠久,欧美等众多国家和地区的电子收费系统已实现局部联网,逐步形成规模效应。我国公路网络采用IC卡、磁卡作为媒介,并以人工收费方式为主的收费模式,无疑也受到这一趋势的影响。
  截至2018年10月,我国多数省份ETC使用率仅半数左右,部分省份甚至不足30%。主要原因在于办理手续繁琐、可用场景有限,导致车主办理意愿低,ETC覆盖率持续低迷。专家建议通过丰富应用场景、提升便利性来提高ETC使用率。
  截至2019年6月5日15时,河北、广西、安徽等29个省区市已研究制定ETC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推广应用方案。海南、西藏正处于方案制定阶段,标志着ETC推广应用正向全覆盖迈进。
  截至2019年12月18日,全国ETC用户总量达192,234,400户,完成19,085,600户总发行目标的100.72%。其中排名前三的省份为:江西(115.82%)、广东(106.89%)和江苏(106.61%);垫底的三省为:黑龙江(82.09%)、吉林(83.86%)和广西(84.39%)。
  全国新增ETC用户5,742,500户(日均820,400户),完成周任务量的375.99%。在29个联网收费省份中,北京、辽宁、江苏、浙江、安徽、福建、江西、湖北、广东、重庆、贵州、云南等12个省份上周完成发放任务。本周超额发卡量排名前三的省份依次为:广东(446,100张)、江苏(377,500张)和浙江(359,600张)。
  全国高速公路入口处ETC平均使用率达71.3%,较上月上升1.31个百分点。在29个联网省份中,仅福建省达到80%以上。全国高速公路出口处ETC平均使用率为71.21%,较上月上升1.77个百分点。在29个联网省份中,福建、江苏两省均超过80%。此外,关于省级收费站主线改造工作,全国高速公路收费站主线改造总计划为487项,截至12月18日已全部完成。
  技术原理
  ETC系统运用车载自动识别技术,实现车辆与收费站之间的无线数据通信,对车辆进行自动感应识别并交换相关通行数据。通过计算机网络处理通行数据,从而实现无需停车、无需人工收费窗口的全自动电子收费系统。
  ETC系统通过车载设备与收费站车道天线之间进行无线通信和信息交换,主要由车载自动识别系统、中央管理系统及其他辅助设施构成。其中,车载自动识别系统由车载单元(简称OBU,亦称应答器或电子标签)、路侧单元(RSU)及感应线圈组成。车辆识别信息存储于通常安装在车辆前挡风玻璃处的OBU中,RSU安装于收费站旁,感应线圈则铺设于车道地面下方。中央管理系统拥有大型数据库,存储海量注册车辆及用户信息。当车辆驶过收费站时,感应线圈探测到车辆,路侧机发出查询信号,车载机响应并进行双向通信与数据交换;中央管理系统获取车辆识别信息(如车牌号、车型等), 经与数据库对应信息比对判断后,根据不同情况控制管理系统执行相应操作。例如:计算机收费管理系统从车辆预付账户中扣除应缴通行费,或向其他辅助设施发送指令使其启动工作。